2009.05.24.(日)大禮部落2850M

15禮拜堂..jpg   

大禮部落位於海拔915公尺高之台地上,原始之部落名稱為「赫赫斯」部落,

其中「赫赫斯」意為「蛇聲」或「多蛇之地」。

早期曾設有小學學堂,現仍可隱約可見當時學堂之舊址---現已成為雞舍。

 

大禮大同部落位於一般管制區內,主要有三個入口可進入:

本次選擇:

上山(去程)-位在太管處所在地旁的流籠頭,順著流籠旁的小徑往上攀爬,

共有二座流籠頭,直切的上坡路,路程較短,但較有難度,路程上休息多次,

往上攀升直到大禮部落 前哨站—上流籠,

見到所謂上流籠(第二流籠頭)即抵達目的地不遠處,此段平緩風景宜人。

 

下山(回程)-最後一個入口則位在砂卡礑步道終點的三間屋,

在三間屋之後有一路徑繼續延伸,此路徑即是往大禮大同的方向。

( 回程便經三間屋抵砂卡礑步道終道往入口走 )

 

上午約8:00抵達太管處,整裝出發,

直上攀升上山(有困難)若沒有走好可要18年(投胎)後相見, 

4正是所謂的水管路.JPG 

 

由於大禮與大同部落均位於中海拔的高度,

所以不管是從哪一條路線前往都免不了要與陡峭的山坡奮鬥,

也是對腳力的一大考驗,而且不管是由哪邊進入,

至少都需要2小時以上的爬坡 (除非你跟著貨物搭流籠上去,不過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上山花了3小時,下山真的好想搭流籠或搭野狼125載我一程吧!!

可是........當然沒那麼好命啦!

(不過山上有好多野狼125&鐵牛車吶..他們到底是如何運上山的啊?)

 

不論如何,總算見到座落於大禮部落的禮拜堂囉!!

14見到美麗的禮拜堂.JPG

在那裡我們遇見二隻狗一隻貓吃了二顆饅頭,溫馨的畫面,

沿路上還遇見做日光浴的蛙,天氣晴,停留禮拜堂休息約1小時左右,

因山中飄起雨來,氣溫漸漸下降,不得不回程,緩緩起身著上雨衣,往三間屋走去。

 

回程選擇不同路線,不過真的下大雨囉!是超大雨,不到10分鐘,

我們三人全溼透了,只有身子沒有溼,

但那一對小狗兒居然想跟著我們下山吶....好令人擔心,

但最後因路途不適合小狗走,牠倆只能看著我們遠去。

23好可愛滴小狗兒.jpg

我們繼續往前行,沿途路上許多馬黃(吸血的蟲子),

哥被咬了好多口,我們三人各摔了一次,不過仍順利抵達停車場。

21吃饅頭就滿足的貓.JPG 

這天我實行了許多人生的第一次,在花蓮生長那麼久,

第一次來到大禮部落,第一次將砂卡礑步道走完全程,

第一次走在長長的隧道,見不到出口的亮光,第一次爬山遇上下大雨,

第一次跟大妹.表哥共三人,那麼少人出發的行程..........好多好多的第一次。

今天回想起昨日的行程,昨天的上午我還好後悔,不在家中爬枕頭山,

居然爬這座具挑戰的山,好想搭流籠一起下山,

但下山的路程快許多,花約3小時半(遇大雨),

但因回程遠很多,我們的回程算快囉!

回想起來在大禮部落的畫面,一切都是值得滴!!>_______<

 2選擇陵線這條路,直上需經二座流籠頭方可抵達.JPG

對於有意前往的朋友最好有良好的事前及心理準備,千萬不可勉強。

但是只要通過了坡度的考驗,視野豁然開朗,絕對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我們只有到大禮部落,若欲前往大同部落,建議重裝過夜囉!

因大同部落稍微遠一些,順著砂卡礑步道前行,溪谷景色可得到身心的舒緩。

(下山居然沒有雨)鳴............><

19禮拜堂.jpg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原住民族為泰雅族德魯固人
約在二百年前左右由台灣西部翻越中央山脈並定居於東部;
而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之立霧溪流域即為其定居範圍的一部份,


當時在日據時期的理藩政策下,
大部份的原住民部落均被遷移至立霧溪溪口之平地(現在之富世、崇德、可樂…等),
只有少部份的部落仍有居民居住活動,大禮、大同部落即為其中的少數部落。


大禮與大同部落均位在砂卡礑溪溪谷與清水山山系間的平緩台地上,視野良好,
往東可看清水山、千里眼山、白髮山等;往西則可瞭望新城山、塔山與三角錐山…等等。

 

18美美的姿勢.JPG 

其實隨著時間的推進,部落的面貌早已不復以往,


早期的一些建築也只剩下少許的斷垣殘壁,


不是被荒草湮沒在重新滋長的植群中就是在新搭建的建物中露出一角供人追思…。

 

***

(本段說明參考太魯閣國家公園健行步道(第三級))

1.此級步道位於較偏遠山區或路途較遠,步道路徑尚稱清晰但部份可能較崎嶇。

2進入時須準備齊全之裝備,如: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等。

3.適合体力佳且有初步之地圖判讀能力者前往。

4.部份步道因路途較遠,須有過夜準備。

***

arrow
arrow

    ch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